讀者老孔來電:12月初,我們幾個打算劃著槳板橫渡瓊州海峽,目前我們是全國首創,以前游泳橫渡比較多的,劃槳板的現在還沒有,這些天我們一直在訓練……
記者朱家豪核實報道:老孔50來歲,年輕時在水利局工作,現在是開心冬泳俱樂部負責人之一,俱樂部成立11年了,是一些愛好冬泳的伙伴慢慢聚在一起。千島湖、富春江、新安江、錢塘江,他們都游過。老孔說冬泳不一定要冬天,比如新安江水庫,下游水溫只有十六七攝氏度,和夏天的氣溫相比,沒有好身板也受不了。
現在他們玩的槳板又是什么?
昨天早上10點多,老孔帶我來到上塘河邊。只見河面漂著四塊大板——長寬厚都比沖浪板幾乎大一倍,4塊板上各站一個手持船槳的人,穿著橙黃色救生衣,三男一女,年齡都在五六十歲,四人劃過的水面像是拉開一條拉鏈,水紋蕩漾,波光粼粼,引得岸邊路人紛紛駐足觀看。
“漿板這東西是從夏威夷那邊傳過來的,那邊沖浪很盛行,教練為了跟牢學員,就發明了這種比較大的槳板,后來慢慢傳入中國。
“我們俱樂部有個成員的弟弟就是做漿板的,前幾年拿了兩塊給我們玩玩,玩了一下覺得很有意思啊,人就越來越多,現在有二十來個了。平時有空我們就來練,今天來了四個人。”老孔說。
4塊槳板劃向前方1公里左右的東新橋。板上幾人彎腰,身體前傾,大臂肌肉緊繃發力,槳片每一次后劃都帶起浪花,槳板速度很快,馬上把岸上步行的我們甩在后面。
中午12點多,幾個人上岸、換衣,吃飯。
戴黑墨鏡的是隊長商躍祖,55歲,麗水人,1米75左右個頭,說話中氣十足。
個子最高的是呂九峰,1米8開外,杭州人,55歲,話不多,緊身衣包裹著碩大肌肉塊,有些不怒自威。
施勇,紹興人,53歲,白白凈凈,梳著向右撇的劉海。
吳慧娟是惟一的女性,60歲,地道杭州人,剛做外婆不久,也是今天訓練隊員里年齡最大的。
幾人一起去浙工大食堂吃飯——這段時間這里是他們訓練的指定餐廳。每人點了一碗加荷包蛋、土豆、青菜、雞腿的粉絲,一個縉云燒餅。
“我們幾個都是冬泳認識的,為啥喜歡槳板?這個東西能讓我們在水里待的時間更長。以前游泳游一兩個小時累得不行,有了槳板就不一樣,劃累了可以趴著,坐著,躺著休息,站得高可以看到更多更遠的風景,也比游泳安全。”隊長商躍祖說,上個星期,他們一行10多人剛剛去了磐安,找了一個水庫訓練。
一塊槳板大概兩三千塊錢,大小不一,浮力也不同。黑色腳帶一頭拴牢腳脖,一頭拴牢槳板,防止落水后人板分離,每次劃槳板必須穿戴救生衣,這是他們一定要遵守的安全規范。
老商之前在諸暨讀林業專業,90年代來到杭州,那時流行下海,他和同學一起辭職創業。
“做生意是真的難!那會我們五六個人去上海出差,為了省錢住一間酒店,地上睡,床上擠幾個……說起來那真是千言萬語,走過千山萬水,歷經千難萬險,想盡千方百計……”老商說著有些激動,手指前方似乎回到了創業時代,全然不顧碗里的粉已經漲成一團。后來還是吳慧娟大姐喊,“老商,趕緊吃,粉都漲了。”老商才趕緊大口大口往嘴里送。他邊吃邊說,年紀大了三高啊膝蓋啊各方面小毛病多起來,醫生建議他游泳,11年前開始冬游,一直到現在……
施勇,小學二年級隨父母來到杭州,經歷豐富,開過出租,在廠里修過機器,幾十年前在杭州到上海的輪船上負責維修,一趟10多個小時,單調枯燥,他說遠不如現在開滴滴來得自由。
一旁吳大姐說他心態樂觀,隊長一個電話就放下生意屁顛屁顛來了。
“哎呀,錢賺不完的。”施勇笑瞇瞇地說。
呂九峰,諸暨人,也是從小來杭,做過汽修工、鈑金工,當過廚師,26歲在艮山門開了自己的飯店,現在正在裝修第二家飯店。這幾年覺得體力大不如前,開始加強鍛煉,堅持健身,冬泳。
吳慧娟大姐,雖然看起來身材瘦小,以前可是少體校游泳隊員,后來是游泳教練。小學一年級因為體力好被少體校選去,后來一生也沒離開水,先當隊員后當教練。10年前退休后,發揮余熱又加入浙江省水上救生志愿隊,每年夏天給中小學生上游泳安全課。
槳板玩了幾年,省內不少地方他們都去過了,下一個目標瞄向了直線距離28公里、挑戰性更大的瓊州海峽。
為什么選瓊州海峽?
老孔說,隊長老商有個朋友,曾經在瓊州海峽游泳橫渡過5次,對當地的海域、路線、天氣、水文等非常熟悉。這次槳板橫渡,朋友已經幫助他們和當地體育局聯系過了,也聯系好了補給救生船,全程提供完善的救援,醫療,食物供給。初步預計,如果天氣好的話,橫渡大概四五個小時能完成,目前打算參加的隊員有十來個。
吃完飯,老商要馬上趕去忙公司的生意,呂九峰去即將開張的新飯館看看裝修,施勇開著網約車繼續接單載客,吳慧娟則去菜市橋看望母親。
臨走前我聽他們說,12月初的橫渡,萬一天氣不好海浪太大,就在當地再等等,但這個目標,是大家下了決心一定要達到的。